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深南大道上的穿行 杨东铭

作者:周立民, 陆其美 来源: 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5-04-22 人已围观

时间对一个人,可能很残酷;对一座城市,却是很有意义的。每天在循序一种流动的工作生活,体验一种程式化又无定式的节奏,多数情况下多数人好像会麻木,会忘了时间的流走。但不经意间地回首,忽然会觉得自己慢慢变老了。而对一座新兴的城市来说,她却总有激情,充满活力,欣喜地迎接新一天、新一年。二十岁也罢,三十岁也罢,对一座城市来说,都还显得太年轻,还有无数的书写空间。对我而言,不知不觉间,猛一回头,竟有十年了。

幸运的是,不算年轻的我,能与这座中国变化最快的年轻城市结缘,并且一直居住在建区才二十年的南山区。回首之前的自己,蜗居在内地一个小城。或许我有点厌烦了生活多年的地方,也想往外走改变自己。恰好有友人到深圳且站稳脚跟,就联系我过来闯一闯。像许多人一样,初闯深圳基本都是坐火车来的。出火车站,从罗湖区经福田区到南山区,接我的友人开车时特意走了深南大道。这条路是这座城市东西向的主干道,两边高楼如影闪过,车流如梭,中间一条宽敞的绿化带,草茵花盛。年轻的城市给了我第一感觉,繁华匆忙,生机盎然。刚来到这里的我,兴奋好奇外当然还有点迷茫。

还好,不久我找到了来深后的第一份工作,正在深南大道一旁。我开始坐公交车上班,每天起早贪黑地在这个城市中穿行。虽然第一份工作只干了几个月,但我在城市的穿行中,渐渐熟悉起这座年轻的城市,并且适应了这座城市的节奏。后来我找到了更稳定的工作,也就是现在这个单位。地点换在主干道之西,南山之北。开始是坐单位的班车上下班,继续着城市的穿行。岁月流转,工作稳定下来,家庭也稳定下来。不久,我也拥有了一辆经济型小车。于是开始自己开车上下班,对这座城市的感觉更亲近了。开车也有几年了,每天基本就是,一个人握着方向盘,听着电台,融入滚滚的车流中。穿行在早晚的城市中,思绪与时光,喧哗与沉默,许多的东西在流动中积淀。

一座飞速发展的城市,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变化。十年,道路在变,两旁的建筑在变,广告在变,心情好像每天也在变。四季的树木与花草,某天也会猛然发觉比以前更繁茂更鲜艳夺目了,车流似乎越来越拥挤,望望天空感觉灰霾的日子在增多,走着的某段路某个早上忽然被围封起来,原来要修地铁,或者要改造路面。我清晰记得地铁开工时的热闹,接着是三年的期盼,然后就迎来了地铁开通的首日。我也于开通当晚,感受了首次在这座城市地下穿行的气氛。来自各地的建设者,改变着这座城市,我们也随这座城市在改变着。

不只是眼见的景象在变,城市的文化与精神也在聚集中发生变化。记得那年,网上有一篇叫《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引发了市民们的热议与不安。由于当时“非典”笼罩,为这座城市多加了几笔迷惘的浓重墨色。或许认同一座城市需要时间,但正是在城市命运的热议与个人命运的焦虑中,人们会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更勇敢地正视自己的优劣与未来。

在共同的关注中,我发现身边有着众多深刻、冷静的思想者,他们关心这座城市的经济、教育、安全和民生,关注着产业的支撑、法制的完善和机制的创新。这些关注者,也许正是这座城市的中坚与脊梁。在这年轻的城市中,一座楼宇的建设可以产生一种速度,一条口号的喊出可以激发一种新思维,一位爱心人士的出现,可以闪亮全城的“红马甲”。三十年,或许积存文化、凝聚精神的时间还太短,但这座城市已经有了自己的文明脉动,有了自己的追求荣光。

我很幸运能与自己所在的单位走在一条探索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上,劈山开路,建设打拼。新校园的大楼耸立起来了,吸引一批有共同信念的人集结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后来由几千人递增到万人。学校从摸索前行到全国示范,不仅做大做强,从规模到效益,从速度到质量,都有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分量。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自己办学的特色与模式。或许正因为有城市的根基,我们才有这样的闯劲与创新,或许正是时代的大舞台,才让我们前行的步伐迈得坚实坚定。虽然还有许多挑战,但前景让我们信心百倍。

任何一座成熟的城市,总会有些记录这座城市奋斗印迹与精神底蕴的标志性步伐。我想年轻的深圳也不例外。三十年的奔行或许还有不曾实现的许多人的梦想,但足以让许多怀揣梦想的人来此城博弈,而且这种奔行也足以让许多人骄傲与震惊。我自豪能与这座城市的三分之一的时光相联,能与这座城市共命运,相依相行,风雨兼程。这里有每天的一样,每天的不一样。我能感觉得到这座城市中许多人与我一样,有相似经历的闯荡与在追求前程时心的搏动。

我当然知道这座城市在中国改革开放格局中的历史地位与分量,我也知道她承载了太多人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铭刻了太多人的梦想与辉煌。未来的这座城市,还将勇担“示范”“试验”“先行”的角色,还将展现更为波澜壮阔的图画。未来的南山和充满活力的校园,还将更加美丽光鲜。

大浪淘沙,时间是“过滤器”。正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经过这么多年的穿行积淀,创造了这片土地,用智慧与实干凝聚出这座城市的深层内涵。
 
(选自《三十年城事》,现代出版社2011年1月版)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