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政治法律 > 党建 党建

扫码关注

东方风来满眼春:提出赶超亚洲“四小龙”战略

作者:中共深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来源: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 责任编辑:manman 2025-04-23 人已围观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出现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这是深圳经济特区所面临的新形势。同时,邓小平第二次视察深圳时给广东、深圳提出了力争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战略要求,党的十四大更进一步明确了广东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跨世纪的战略任务,199211月4日至8日,广东省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代表省委明确提出,广东要“力争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形势、新任务给深圳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又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经济特区原有的特惠政策已普惠全国,而且内地有的政策比特区还要优惠、灵活,给深圳带来了非常严峻而又现实的挑战;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发展势头甚好,省内许多兄弟城市纷纷制定出追赶“四小龙”的总体发展规划,开始实施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措施,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排头兵”,深圳在全省追赶“四小龙”的进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就国际而言,国际形势总的来说对深圳是有利的,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但是也有严峻的一面,整个国际市场并不很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摩擦日趋尖锐,尤其随着我国加入WTO谈判的深入,深圳的部分企业将面临国际竞争的严峻考验。深圳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香港回归的问题。作为“一国两制”的结合部,深圳经济特区的兴衰成败甚至一些重大举措,都会对香港的顺利回归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和广东省对深圳寄予厚望,而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体制、贸易政策、城市功能、口岸管理体制和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如何进一步与香港衔接,形成相互竞争又互为补充、共同繁荣的格局,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深圳向新的更加宏伟的历史性跨越迈出了坚实而又关键性的步伐。深圳着手酝酿和启动《跨世纪的抉择一一深圳赶超“四小龙”若干重大策略》的起草工作。邓小平南方视察后,中共深圳市委领导一直在思考:深圳如何搞得更快些?怎样才能把特区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邓小平南方视察不久,李濒就打造一个社会主义香港问题,请全国各地的经济理论专家来深圳进行研讨。经过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4月省委常委会议,5月15日,李额、厉有为要求对深圳赶上“四小龙”问题尽快拿出调研报告。随后,由市委办公厅和市府办公厅负责牵头,成立了由市委政策研究室、市计划局、贸发局、规划国土局和统计局专家参加的赶超“四小龙”战略研究组。6月份制订调研计划,月底已向市委常委会送交了这份文件的第稿。党的十四大闭幕不久,拿出了这份“七易其稿”的重要文件报告。
1992年11月21日,为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市委召开中共深圳市委第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市委书记李额代表市委常委会作了题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把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推上新台阶》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经济特区的跨世纪战略规划:“把深圳建设成综合性的经济特区和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为广东力争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尤其是以新加坡、香港为追赶目标,建成一个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多作贡献”。具体发展目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删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当时“四小龙”水平;第二阶段是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新加坡、香港当年的水平,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贡献率、产业结构、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科技教育综合能力和医疗卫生水平,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会议讨论通过了《跨世纪的抉择一一深圳赶超“四小龙”若干重大策略》(以下简称《赶超策略》)这一实施规划。规划全面阐述了深圳赶超“四小龙”的战略构想、主要指标、经济政策和各项体制改革跃迁策略,以及产业发展、国际大都市建设、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等重要策略。
 
《赶超策略》认为,未来深圳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深圳作为广东对外开放最前沿、实力最强的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要更好地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加快自身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在广东赶超“四小龙”的进程中起骨干作用和带头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赶超策略》提出的战略目标是,紧紧瞄准新加坡和香港,并吸取台湾、南朝鲜的成功经验,力争用20年的时间,总体经济实力接近和赶上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四小龙”平均水平,接近或赶上香港和新加坡;科技水平超过新加坡和南朝鲜;城市经济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基本接近新加坡和香港的水平,达到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准。建成亚太地区新兴的金融、贸易、运输、信息、旅游、高科技开发等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胆学习“四小龙”在发展经济、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市场经济新体制和运行机制,坚决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观念和管理方式决裂。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一个按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运作的经济运行机制,与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在现代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超过“四小龙”,把深圳建设成为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现代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赶超策略》提出赶超“四小龙”主要指标是,2000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2800亿元人民币,总体经济实力大体接近当时的新加坡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为2.57万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7万元人民币,超过“四小龙”当时平均水平,接近新加坡、香港当时的水平。
《赶超策略》提出了赶超“四小龙”经济体制跃迁策略。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以根本改造国有企业管理与经营制度为基础,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所有制结构。全面推进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形成与发育,建立以间接宏观调控为主的政府管理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转换程度较高和国际市场相互循环的现代市场经济新体制。企业制度的变革采用香港的以市场力量支配的自由企业制度,结合新加坡的政府以控股公司体制来协调经济发展的方式,作为深圳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深圳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首先要大力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的商品市场,积极完善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市场,健全产权、信息、技术等市场,尽快形成能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的现代市场体系。其次要建立健全市场中介组织。最后,加强市场制度和经济法规建设,建立一整套符合国际市场运行规划的市场法规体系。进一步推动实施和完善以社会共济和自我保障相结合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赶超“四小龙”的自由经济政策是,通过分步推进,营造一个类似香港高度开放、贸易自由、企业经营自由、资金货物进出自由、汇兑自由、人员进出比较自由的特别关税区。赶超“四小龙”产业发展策略总目标是:各主要产业与国际市场高度融合,能够容纳和组织国内外各种经济要素大量而频繁地交流,成为中国南方以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发挥多种国际性功能的高新技术区,金融、商贸、旅游、信息、货运和仓储中心,成为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枢纽;到2010年,各主要产业接近、达到或超过当时新加坡、香港的发展水平。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与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重点,企业为主体,内地科研力量为依托,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为重要渠道,建立科、工、贸一体化的研究、开发、生产、营销体系,使深圳成为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重要地区。用先进技术和高科技装备深圳工业,90年代基本完成现有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提高升级,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龙头,适用先进技术为主体的工业产业技术结构;2010年工业各产业技术开发、应用及装备水平达到接近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领先香港、赶上新加坡,若干产品的出口值和生产量居世界前列,成为亚太地区及世界著名的国际制造业基地之一。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使深圳成为南中国最大的转口贸易中心和承接国际订单中心,成为中国大企业对外交往、国外大公司对中国业务的地区性总部。金融业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中国以及东南亚重要的、有着广泛国际金融业务联系的金融中心,形成功能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
 
赶超“四小龙”现代社会文明建设策略总体目标是:以全面提高深圳人的素质作为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中心,树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提倡“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造就跨世纪的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和国际性城市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满足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和保障人们的健康体魄;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良好的社会秩序、科学的城市管理。整个现代社会文明建设超过新加坡水平。
 
赶超“四小龙”政治体制改革策略是:党政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创立一个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行为规范、运作协调、职责分明、决策科学、廉洁高效的新型政府机构。加强廉政机构的建设。强化检察机关对政府内各执法部门活动的法律监督机制。在政府系统内率先建立起一支优化、精干、廉洁、稳定的国家公务员队伍,通过实行各种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把社会上的英才吸引到政府系统中来,使之为整个社会服务,使政府变成高效能的行政指挥系统。
 
中共深圳市委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的《跨世纪的抉择一一深圳赶超“四小龙”若干重大策略》这份“交织着理想与现实”的跨世纪纲领,对全市人民是一个崭新的更高的要求,又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为深圳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还为深圳下一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站在更高的时代高度上,提供了方法、措施和策略,成为深圳未来岁月制定和调整发展规划以及领导层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深圳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