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政治法律 > 党建 党建

扫码关注

建设中国特包社会主义示范市:中央赋予深圳 “四个先行先试”

作者:中共深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来源: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 责任编辑:manman 2025-04-24 人已围观

深圳自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979年深圳建市时GDP约1.96亿元,2009年已达8485.82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但深圳也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发展空间趋紧,资源能源制约加强,人口管理负荷过重,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问题不断凸现,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消除。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包括深圳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经济运行困难加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2008年12月,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珠江三角洲、深圳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制定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批准了《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体现了中央、国务院对深圳29年改革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和对深圳在新时期继续担当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殷切期望,也标志着深圳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7年12月,中央批准广东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刘玉浦兼任深圳市委书记。
 
2008年12月,《纲要》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09年1月8日《纲要》正式公布。《纲要》确立了珠三角地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即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提出了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等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纲要》的发布标志着珠三角的改革发展已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纲要》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战略和目标任务,进一步突出了深圳的城市地位和作用,对深圳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纲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深圳“一区四市”的定位,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国际化城市。
 
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之一,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的战略部署,研究起草了《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2009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该方案。2009年5月26日,国家发改委、广东省发改委和深圳市联合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2009年5月31日,深圳召开全市贯彻实施《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工作会议,刘玉浦在会上指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是深圳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又一件大事,对于深圳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率先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增强对全国的辐射带动能力,以及对当时深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提升广大企业和市民的信心,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过去已进行的改革要继续深化,当前中央己作出部署的改革要率先推进,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改革要积极探索。深圳要按照国家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做到“四个先行先试”:一是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二是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三是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四是对国家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在全国率先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从国家层面赋予深圳市“四个先行先试”,为深圳的改革探索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利于特区改革转型升级。2009年7月11日,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实施方案》,明确“当年起好步,每年有成效,三年大突破”的工作目标,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自主创新、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等六大方面实施84项重大改革。
 
依据《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实施方案》,深圳推出了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有: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推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探索城市行政区划及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公务员管理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等为重点的多项改革。二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完善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财政体制和税制、投融资体制、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企业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等领域改革和建设。三是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推进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医药卫生体制、就业社会保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管理体制、依法治市等领域改革。四是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以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完善创新服务体制、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等内容为重点的多项改革。五是以深港紧密合作为重点,全面创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包括全面推进深港紧密合作、创新对外经贸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积极主动应对开放风险等内容。六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探索建立环境资源的综合管理机制、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适应经济增长的生态发展模式。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