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社会
-
东方风来满眼春
文化作品1984年1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在深圳,他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92年1月19日到23日,邓小平同志再次来到深圳。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刊登了新闻通讯《东方凤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引发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朝气蓬勃的深圳展现在我们眼前......
1992年1月19日上午9点,一列火车2023-09-21
阅读更多 -
基建工程兵的故事
文化作品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急需大量建设者投入百业待兴的建设事业。为了支援深圳,1979年底、1982年5月,国家两次派遣基建工程兵队伍奔赴深圳。他们奉献青春、挥洒汗水,成为最早一批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拓荒牛”。
1982年,从铁路京广线由北向南陆续驶过100多趟军列,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建工程兵奔赴深圳。他们都是二十出头、稚气未脱的士兵,身穿绿色军装,头戴2023-09-21
阅读更多 -
红色热土
文化作品1925年7月中旬,根据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宝安县支部成立,指令黄学增为书记。
在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山厦社区有许多革命旧址:中国共产党山厦地下工作情报站旧址、农会总部旧址、党支部第一次宣誓仪式活动的旧址、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
1926年初,叶丽钧、叶庆光、叶显贵、江太等人从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成归来,他们积极组建农民协会2023-09-21
阅读更多 -
深圳的发展是一个奇迹
文化作品历史上,深圳最早隶属广州府宝安县。宝安县建制始于东晋成和六年(331年),“深圳“地名在史籍中始见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圳”在本地客家方言中意为水沟,深圳因其地水泽密布、村落旁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清朝初年建深圳墟。1953年,深圳墟成为宝安县政府所在地。
改革开放前,宝安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人民生活困苦,“宝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一句流传的顺2023-09-21
阅读更多 -
先行示范的使命(注音)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我做“地标”小导游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我和读书月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我的引航员爸爸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文化的力量(注音)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条条大路通深圳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特区中的“特区”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神枪手,刘黑仔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神奇小飞侠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身边的,“超级英雄”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南头古城今昔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两个“罗芳村”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开放的世界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交换生Tom的一天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改革的足迹(注音)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到深圳湾“打”鸟去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春天的故事(注音)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创新嘉年华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创新的先锋(注音)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不一样的餐厅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 -
“新太阳”的诞生
文化作品2023-09-20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