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在深圳,得“居”而安 韩 磊
作者:周立民, 陆其美 来源: 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5-04-21 人已围观
从2016年5月来深圳工作,一晃四年过去了。到了整整满四年的当口,我终于有幸住进了深圳市分给的一套人才安居房,得“居”而安了。从此,感觉自己成了一个真正的深圳人。
初来深圳暂时落脚在公司附近的一家酒店,一个星期后在“花样年·花郡”租下一套房,位于某栋楼的十层,下临玉律路,西出的一个小阳台对着和玉律路垂直交会的区间路,从住处步行到公司只需要七八分钟,中午都可以回去睡个午觉。对于生活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的上班族来说,这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当初相中这套房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一个西向的阳台,可以欣赏、拍摄落日晚霞。初到深圳,对它的蓝天白云、落日晚霞大为赞赏,心想,有一个朝西的露天阳台很不错,可以闲坐看看街景,更方便拍摄落日晚霞,因为自己对这个题材一直情有独钟。但住下来之后才发现,这里噪声比较厉害。楼下的玉律路不是主干道,可房子正对着区间路,区间路两侧全是小饭馆,一到晚上大排档摆开,到了夜半时分还是人声鼎沸,啤酒瓶子易拉罐的“咣当”声不绝于耳,时间久了很影响休息。于是住了一年之后,我换到了同一小区另一栋楼六楼的一套两居室。这里也有一个朝西的阳台,比原来住的那一套更大,且避开了区间路,不受夜市大排档的困扰了。
我在第二个住处住了近两年,是目前为止在深圳住得最久的一处地方。
2018年春节,爱人和儿子从北京来深圳过年。这是最近十多年间自己和家人在住家之外过的唯一一个春节。那年春节深圳气温一直居高不下,大年初一上午我们一家三口出门去逛宝安花市,我和儿子穿着短袖T恤,在外面走上一二十分钟还是一头汗。我爱人说,北京现在穿羽绒服恐怕也不暖和,深圳却像夏天一样。这个温暖的春节给我们一家三口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住在这里经历的另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是2018年9月的山竹台风。台风过后气象台发布的消息说,这是深圳最近四十年遭受的最强的一次台风,也是我今生经历的最厉害的一次台风。台风袭击深圳那一天记得是星期天,下午三四点台风威力最大的时候,我在家里眼看着阳台上的洗衣机被风移动了两三米远,直到它撞上围栏停下来。眼看着路边脸盆粗的大树被大风连根拔起,街口原本固定的金属垃圾桶在满是断枝落叶的马路上滚来滚去。
2019年,公司租房政策发生变化,不让个人在外租房了,改为统一租,分给大家集中居住。于是,3月底,我和二十多位同事从不同地方搬到了位于航城街道的星航华府小区,住在某两栋楼的30层和29层,也是所在楼的最高层和次高层。我“有幸”抽中了其中一栋最高层的一套,从此“高高在上”,住进了这栋楼E1单元西头的30楼。这几栋楼是这一片区域的最高建筑,其南面没有高层建筑,所以视野极好。正南约莫两公里处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再远处是伶仃洋,机场与伶仃洋之间横亘着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在这里,每天看飞机起起落落,看伶仃洋上云卷云舒。沿江高速公路上,汽车像指甲盖大小的甲壳虫一样缓缓移动,南海的风掀动伶仃洋的波涛,夜夜潜入异乡人的梦。幸运的时候,还能看到陆地上难得一见的电筒光—在满天阴云之中,阳光穿过云缝,像手电筒一样从天空射向海面,海上的船只,还有几十公里外广州南沙港林立的塔吊,清晰如在眼前。
今年春节过后,疫情期间,公司为我们开了通勤车。每天早上七点四十分,十多位同事登上中巴,虽然戴着口罩,但挡不住大家口吐莲花。二三十分钟的车程,车上热闹得犹如一台群口相声,有人逗哏,有人捧哏,有人正面“捅刀”,有人背后“补刀”,车厢内妙语连珠,欢声笑语不断。谁也没想到,疫情竟然给了大家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
今年5月,深圳市给公司分了一批人才安居房,我于6月中旬从住了十五个月的星航华府搬出,第四次搬家,住进了距公司更近一些的人才房。这批房合同一签三年,可续签一次。这样算来,这可能是我在深圳工作期间的最后一处落脚地了。有望从此不再搬家!
漂在深圳四年,我像被风吹散的一片云,兜兜转转,住过四个地方,且全在宝安,圆心当然都是公司。这样的漂泊,对于我,既是生活的一种给予,也是人生的一种无奈。但无论如何,在深圳的这四处栖身之所,都给了我温暖的庇护。每一次驻留,都是见证,每一处居所,都是生命中温暖的驿站,承载着自己人生的一段时光。也许,若干年后,无论温馨还是糟心,它们都会成为自己美好的回忆。
初来深圳暂时落脚在公司附近的一家酒店,一个星期后在“花样年·花郡”租下一套房,位于某栋楼的十层,下临玉律路,西出的一个小阳台对着和玉律路垂直交会的区间路,从住处步行到公司只需要七八分钟,中午都可以回去睡个午觉。对于生活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的上班族来说,这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当初相中这套房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一个西向的阳台,可以欣赏、拍摄落日晚霞。初到深圳,对它的蓝天白云、落日晚霞大为赞赏,心想,有一个朝西的露天阳台很不错,可以闲坐看看街景,更方便拍摄落日晚霞,因为自己对这个题材一直情有独钟。但住下来之后才发现,这里噪声比较厉害。楼下的玉律路不是主干道,可房子正对着区间路,区间路两侧全是小饭馆,一到晚上大排档摆开,到了夜半时分还是人声鼎沸,啤酒瓶子易拉罐的“咣当”声不绝于耳,时间久了很影响休息。于是住了一年之后,我换到了同一小区另一栋楼六楼的一套两居室。这里也有一个朝西的阳台,比原来住的那一套更大,且避开了区间路,不受夜市大排档的困扰了。
我在第二个住处住了近两年,是目前为止在深圳住得最久的一处地方。
2018年春节,爱人和儿子从北京来深圳过年。这是最近十多年间自己和家人在住家之外过的唯一一个春节。那年春节深圳气温一直居高不下,大年初一上午我们一家三口出门去逛宝安花市,我和儿子穿着短袖T恤,在外面走上一二十分钟还是一头汗。我爱人说,北京现在穿羽绒服恐怕也不暖和,深圳却像夏天一样。这个温暖的春节给我们一家三口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住在这里经历的另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是2018年9月的山竹台风。台风过后气象台发布的消息说,这是深圳最近四十年遭受的最强的一次台风,也是我今生经历的最厉害的一次台风。台风袭击深圳那一天记得是星期天,下午三四点台风威力最大的时候,我在家里眼看着阳台上的洗衣机被风移动了两三米远,直到它撞上围栏停下来。眼看着路边脸盆粗的大树被大风连根拔起,街口原本固定的金属垃圾桶在满是断枝落叶的马路上滚来滚去。
2019年,公司租房政策发生变化,不让个人在外租房了,改为统一租,分给大家集中居住。于是,3月底,我和二十多位同事从不同地方搬到了位于航城街道的星航华府小区,住在某两栋楼的30层和29层,也是所在楼的最高层和次高层。我“有幸”抽中了其中一栋最高层的一套,从此“高高在上”,住进了这栋楼E1单元西头的30楼。这几栋楼是这一片区域的最高建筑,其南面没有高层建筑,所以视野极好。正南约莫两公里处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再远处是伶仃洋,机场与伶仃洋之间横亘着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在这里,每天看飞机起起落落,看伶仃洋上云卷云舒。沿江高速公路上,汽车像指甲盖大小的甲壳虫一样缓缓移动,南海的风掀动伶仃洋的波涛,夜夜潜入异乡人的梦。幸运的时候,还能看到陆地上难得一见的电筒光—在满天阴云之中,阳光穿过云缝,像手电筒一样从天空射向海面,海上的船只,还有几十公里外广州南沙港林立的塔吊,清晰如在眼前。
今年春节过后,疫情期间,公司为我们开了通勤车。每天早上七点四十分,十多位同事登上中巴,虽然戴着口罩,但挡不住大家口吐莲花。二三十分钟的车程,车上热闹得犹如一台群口相声,有人逗哏,有人捧哏,有人正面“捅刀”,有人背后“补刀”,车厢内妙语连珠,欢声笑语不断。谁也没想到,疫情竟然给了大家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
今年5月,深圳市给公司分了一批人才安居房,我于6月中旬从住了十五个月的星航华府搬出,第四次搬家,住进了距公司更近一些的人才房。这批房合同一签三年,可续签一次。这样算来,这可能是我在深圳工作期间的最后一处落脚地了。有望从此不再搬家!
漂在深圳四年,我像被风吹散的一片云,兜兜转转,住过四个地方,且全在宝安,圆心当然都是公司。这样的漂泊,对于我,既是生活的一种给予,也是人生的一种无奈。但无论如何,在深圳的这四处栖身之所,都给了我温暖的庇护。每一次驻留,都是见证,每一处居所,都是生命中温暖的驿站,承载着自己人生的一段时光。也许,若干年后,无论温馨还是糟心,它们都会成为自己美好的回忆。
(选自《深圳特区报》2020年8月11日)
很赞哦! ( )
上一篇:在这里种下歌声 王 俊
下一篇:在城里 苳 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