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紫色大鹏·发展:产业蓬勃,聚势而强
作者:本书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 深圳78街“全景画像” (大鹏) 责任编辑:manman 2025-01-03 人已围观
紫色是电流的颜色,能源产业是大鹏的支柱产业,其中以大亚湾核电站最具代表性。在我国传统中常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的征兆,寓意美好即将到来。因此,紫色是大鹏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象征。
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重镇——能源产业集群。大鹏街道是能源产业的集聚区,辖区内有中广核、国家管网、深能源、中海油电力等大型能源企业,为深圳全市提供 76% 的燃气和 54% 的电力,为全省提供 14% 的天然气和 10% 的电力,同时,还供应香港 25% 的电力。
1984 年 1 月,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指出:深圳办好特区的同时,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建设好大亚湾核电站,二是办好深圳大学。大亚湾核电站作为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隶属中国广核集团管辖。拥有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所生产电力 80% 供应香港,20% 供应广东。说到大亚湾核电站,还有这样一段历史和故事。大亚湾核电站项目,是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和“我们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等方针指引下建立和开展的。改革开放让从国外引进技术发展核电有了可能。
1978 年春天,中央决定组织一个政府代表团出国考察。同年 5 月 2 日至 6 月 6 日,以谷牧副总理为首的中央相关部委负责人以及北京、山东、广东、广西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共 20 余人,访问了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瑞士、丹麦 5 个国家,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王全国作为广东省代表参加访问。在访谈过程中,政府代表团考察了 15 个主要城市,参观了 80 多个工厂、农场、矿山、港口码头、市场、学校及科研单位,看到了这些国家将电子、原子等军事方面的技术逐步推广应用于民用部门,发展新兴工业,尤其是由电子计算机实现自动化的核电站给王全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广东建设核电站”的构想就此挥之不去,为他后续全力推动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促进大亚湾核电站建立。20世纪 70 年代末,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核电已颇具规模。为了打破能源瓶颈,发展核电被提上中央的议事日程。改革开放初期,各地经济蓬勃发展,却面临着电力匮乏的困境。核电作为安全、清洁、可靠、经济的能源,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选择和国家战略之一。因此,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广东是一个非常缺电的省份,其自然条件决定了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方案不够理想。并且广东本身煤炭资源有限,北煤南运也是个难题,发展煤电也十分困难。当时广东全省的电力装机容量仅为 187 万千瓦,甚至需要向香港进口电,每天需要 100 万度,一年付给香港的电费就要 8600 万港元。办经济特区之后,广东需要的电更多了。而两台核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就能达到 200 万千瓦,能够很好地满足广东的用电需求。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王全国后续回忆说:“要解决广东电力匮乏的问题,核电或许是一条出路。”他在接受中共广东省党史研究室的采访时回忆道:“核电的最初设想是 1978 年赴港澳考察汇报时,香港人首先提出在广东建核电站。”因此,建立大亚湾核电站对于广东而言是解决其电力匮乏问题的重要举措。
大亚湾核电站的探索。1979 年,位于广东荔湾的广东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广电院)设立核电组,广州成为广东核电筹备工作的策源地。1980 年,粤港双方多次组织国际考察,先后召开 22次联合工作会议,历时一年完成可研报告编制。由广东省电力部门领导、专家组成的广东省代表团与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在广州东方宾馆召开“合作建设核电站”的第一次会议,广东核电站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广东核电站筹建处成立。1982 年12 月 13 日,历经三年的考察、论证,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指导下,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广东核电站建设问题,批准广东核电站项目。1983 年 2 月 9 日,国务院发文,批准成立广东核电站建设协调小组。这个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国务院各部委的意见,指导和支持广东核电站的筹备和建设工作,组织设备的技术引进与合作生产,使这项工程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按期完成。同年 7 月 15 日,历时四载艰苦跋涉,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从数百平方千米的范围,上万个数据中筛选,最终定址大亚湾麻岭角,广东核电站(后为大亚湾核电站)厂址由此选定。
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1985 年 1 月 18 日,历经 25个月的谈判与前期准备,中国最大的合资企业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合营合同签署,王全国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董事长。1 月 19 日,邓小平同志会见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式的代表,同时,还与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定下了日后被广为传颂的“世纪之约”。邓小平同志说道:“再过 7年,你 93 岁,我 87 岁,开一个庆祝会,用这个合作项目作为我们对外开放的典范。”1987 年,核电站开工建设,1994 年 2 月,1 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同年 5 月,2 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此后,在大亚湾核电站之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

▲核电站与鹏城社区远景
世界先进的生物遗传基因库——深圳国家基因库。有人漫步在基因科技馆和实验室,近距离领略科学尖端设施和前沿技术的酷炫。有人在山海间的生态园区徒步,认识特色动植物;也有人在这里细细聆听一堂生命科学课,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如果愿意,甚至可以亲自动手提取 DNA、测出基因序列,来一场“解码生命奥秘”的体验。作为国家四部委批复建设的国家级科研、产业支撑平台,深圳国家基因库是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性生物遗传资源基因库,主要存储生物资源和基因数据、读取遗传信息,支撑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自运营以来已打造 40 多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数据库,推动精准医疗步入新纪元,并在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等领域实现一系列颠覆性创新。深圳国家基因库入选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生命大数据平台通过 CoreTrustSeal 全球核心可信存储库国际认证。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圳国际生物谷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园区建筑面积 8.62 万平方米,吸引了以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为首的 5 家科研院所和从事海洋动植物繁育、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健康产品等新兴海洋产业在内的企业进驻,入驻率超过 90%。截至2024 年 2 月,入园项目 50 个,引进院士团队 4 个、国家级领军人才 1 人,成立院士工作站 3 个、省级以上生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5 个,各级各类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产学研示范基地 10 余个,获得知识产权项目数超过 200 个(项)。
大鹏,一座让人一见倾心的山海古城。这里的天空云朵,蓝得深邃、白得纯净;这里的大海沙滩,碧波荡漾、细腻柔软。在大鹏,你可以穿梭在青砖古城里,细细聆听一砖一瓦诉说鹏城岁月;也可以闲坐在金沙湾海滩边,观山峦起伏连绵,听海浪轻拍岸边;还可以漫步在蜿蜒的海岸线上,远眺海天一色,让微风轻拂面颊,抛却烦恼与忧愁,感受内心的平静与愉悦。大鹏,是一种生活方式,让山海不再遥远。

▲深圳国家基因库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