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魅力畲乡,映照鹅埠的团结与共荣(鹅埠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编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 : 深圳 78 街“全景画像”. 深汕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5-01-02 人已围观
谈起海陆丰,人们一般认为它以福佬文化、客家文化为主,兼有广府文化,却鲜有人注意到依偎在罗裙山南麓的畲族文化。
红色基因里的畲族村。坐落于鹅埠街道东北部的红罗畲族村是深圳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红罗畲族村是古老而又年轻的。据记载,明崇祯八年(1635年),红罗村畲族祖先从惠阳畲族村迁入鹅埠街道罗裙山山顶。1929年,时任红军第四师师长徐向前率领红四师200多名战士转移至水底山麓热水峒一带丛林中进行游击战。在严酷的军事环境下,为躲避敌军围剿,徐向前同志带领战士行军进驻畲族村,他们与村民打交道时热情平等、交易公道,获得畲族长老的信任,双方建立良好关系。畲民时常为红军提供粮食和情报,在村中掩护伤残患病的同志,用畲族草药治疗患上疟疾的战士,书写了一段红色历史。红四师离开这里时,看着满山的红杜鹃,将这里命名为“红罗村”。现如今,红罗村历经多次搬迁,已从世代高山狩猎落后村落蝶变成少数民族现代化美丽田园乡村,畲寨也从茅草房变成钢筋混凝土楼房,但畲族独特的建筑风格依然未曾改变,这大抵就是畲族文化的浪漫。
民族特色里的乌饭节。红罗畲族保留了大量传统习俗,尤以“三月三”乌饭节为人所熟知。乌饭节是畲族的一个重大节日,家家户户贴对联,男女老幼穿上传统民族服饰,展现畲族舞蹈,摆上畲族长桌饭,共同举办一场篝火晚会,满寨子一片喜庆。相传,唐朝建立后,沿用隋朝制度,委派官员到畲族先民聚居区建“义仓”,强迫他们跟中原百姓一样纳贡交税,负担徭役。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府,被困深山,粮断援绝,处境艰难。时值隆冬,山中植物都已脱叶落果,唯有乌稔树上挂有串串甜果,畲军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在三月初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当地畲民为纪念同族英雄,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集会对歌、把酒欢庆,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如今的乌饭节上,节日氛围更为浓厚。族人身穿绣有山林纹样的传统服饰,仿佛诉说着他们与自然共生的历史。长者手持香烛向祖灵祷告,许下美好的祈愿。不远处簸箕里的乌饭颜色如墨,飘来阵阵清香。年轻人围坐一旁,学着各类祭祀礼仪,小孩子则用乌稔叶编织成精美的饰品互相赠送。祭祀礼毕,一阵阵铿锵的锣鼓声随即响起,明艳的畲族姑娘们在广场上散开,用舞蹈的方式展现这个古老民族的魅力。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走进红罗畲族村,当地的畲族同胞依旧保存着最原始的畲族语言、风俗、民歌和民间故事,外地游客要想深切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元宇宙沉浸式文化交流中心一定是个好去处。该文化交流中心设有7个主题展区,运用裸眼大屏幕、激光投影器、交互绿幕舞台等设备,结合数字人、多媒体投影融合、折幕cave空间、全息投影、裸眼3D成像、VR等新兴技术,面向外地游客展示“不一样”的畲族文化。一踏入展厅,巨幅投影上的畲族传统歌舞表演引人注目,仿佛穿越到节日庆典的广场,听见欢快的锣鼓声和热情的歌声。在体验互动区,游客可以通过交互式大屏,尝试“制作”乌米饭,指尖“触碰”屏幕上的乌稔叶、翻动蒸笼中的糯米,隐约还传来米在锅中沸腾的咕噜声,飘来乌稔叶的草木清香。在VR互动空间里,游客可以“走进”数字化还原的红罗村寨,跟随虚拟导览员探索古村角落,聆听村中的传说故事。此外,游客还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中心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包括当地的历史背景介绍、专题研究、畲语课程等。学习畲语的独特发音,无论是日常亲近的问候语,还是特色传统的山歌,游客都可以在这里亲身感受跨越千年的方言古音。这些项目通过数字化形式在文化交流中心一一呈现,满足了外地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活起来”“走出去”,成为深汕彰显民族大融合情怀、展现畲族特色文化魅力的一张名片。
产城融合,擘画鹅埠的发展与未来
鹅埠街道作为深汕“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整体空间规划布局的新城西部组团,致力于打造以智能制造及配套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先进制造集聚区。目前,鹅埠已形成以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先后引进比亚迪等70余个产业项目,不仅带来技术、资金、人才,更推动配套商陆续落户,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截至2023年,共有“四上”企业1158家,占全区企业总量的86%。
智能制造与绿色出行——汽车制造的时代诠释。初入鹅埠,一座座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厂房采用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导引车(AGV)、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等,实现物料的自动存储和取出,流水线工人仅需在产线上严阵以待,且一些简单、重复度高的装配工序全部由机器人替代,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零部件的生产效率,这便是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作为比亚迪汽车最高端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一件件精密的零部件在此“出生”,并被运送至各地比亚迪汽车整装厂,装配到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比亚迪汽车上,销往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为无数家庭提供绿色出行新方式。现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的16栋厂房已全面投产,167条生产线火力全开,预计可实现约100亿元的年产值,为周边地区创造超过1.8万个就业机会。
产城融合与科技创新——宜居宜业的梦想高地。沿着深汕大道,走进由南山区区属国企——深圳市深汇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及运营的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一幅现代化产业新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从高端的制造车间到智能化的生产线,从整洁的园区道路到创新的科技孵化器,处处洋溢着蓬勃的创造力。片区内,腾讯数据中心、瑞祺科技产业园、力劲科技、雅信通信等项目陆续落地投产,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能。在这里,南山的科技实力与深汕的土地潜力完美结合,形成了“南山总部+深汕基地”的发展模式,共同勾画出智能制造的未来,在产业布局和城镇配套中不断书写深圳跨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企业和项目纷纷入驻鹅埠的同时,民生配套也紧随其后,为鹅埠居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鹅埠以产业项目飞地合作模式的成功为样图,在民生配套领域打破区划限制,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互补。在这里,优质的教育资源陆续布局,传递着知识与梦想;宽敞舒适的住房社区,映衬着宜居宜业的新生活蓝图;先进的医疗设施,守护着居民的健康。通过创新的跨空间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模式,鹅埠不仅以高水准的民生配套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以深圳的严苛标准和创新实践,树立起跨区域合作的标杆,让选择在深汕发展的企业、人才与鹅埠居民一起,共享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基本公共服务。
如今,一批教育、医疗资源已然崛起:南外(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深汕实验学校已投入使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已投入运营,深汕人民医院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鹅埠已然迈上发展快车道,正持续释放开放型经济的强劲势能,并不断朝着宜业宜居的“理想之城”加速迈进,致力于让深汕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热土、人才安居乐业的家园。
红色基因里的畲族村。坐落于鹅埠街道东北部的红罗畲族村是深圳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红罗畲族村是古老而又年轻的。据记载,明崇祯八年(1635年),红罗村畲族祖先从惠阳畲族村迁入鹅埠街道罗裙山山顶。1929年,时任红军第四师师长徐向前率领红四师200多名战士转移至水底山麓热水峒一带丛林中进行游击战。在严酷的军事环境下,为躲避敌军围剿,徐向前同志带领战士行军进驻畲族村,他们与村民打交道时热情平等、交易公道,获得畲族长老的信任,双方建立良好关系。畲民时常为红军提供粮食和情报,在村中掩护伤残患病的同志,用畲族草药治疗患上疟疾的战士,书写了一段红色历史。红四师离开这里时,看着满山的红杜鹃,将这里命名为“红罗村”。现如今,红罗村历经多次搬迁,已从世代高山狩猎落后村落蝶变成少数民族现代化美丽田园乡村,畲寨也从茅草房变成钢筋混凝土楼房,但畲族独特的建筑风格依然未曾改变,这大抵就是畲族文化的浪漫。
民族特色里的乌饭节。红罗畲族保留了大量传统习俗,尤以“三月三”乌饭节为人所熟知。乌饭节是畲族的一个重大节日,家家户户贴对联,男女老幼穿上传统民族服饰,展现畲族舞蹈,摆上畲族长桌饭,共同举办一场篝火晚会,满寨子一片喜庆。相传,唐朝建立后,沿用隋朝制度,委派官员到畲族先民聚居区建“义仓”,强迫他们跟中原百姓一样纳贡交税,负担徭役。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府,被困深山,粮断援绝,处境艰难。时值隆冬,山中植物都已脱叶落果,唯有乌稔树上挂有串串甜果,畲军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在三月初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当地畲民为纪念同族英雄,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集会对歌、把酒欢庆,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如今的乌饭节上,节日氛围更为浓厚。族人身穿绣有山林纹样的传统服饰,仿佛诉说着他们与自然共生的历史。长者手持香烛向祖灵祷告,许下美好的祈愿。不远处簸箕里的乌饭颜色如墨,飘来阵阵清香。年轻人围坐一旁,学着各类祭祀礼仪,小孩子则用乌稔叶编织成精美的饰品互相赠送。祭祀礼毕,一阵阵铿锵的锣鼓声随即响起,明艳的畲族姑娘们在广场上散开,用舞蹈的方式展现这个古老民族的魅力。

▲红罗畲寨牌坊

▲红罗村“三月三”乌饭节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走进红罗畲族村,当地的畲族同胞依旧保存着最原始的畲族语言、风俗、民歌和民间故事,外地游客要想深切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元宇宙沉浸式文化交流中心一定是个好去处。该文化交流中心设有7个主题展区,运用裸眼大屏幕、激光投影器、交互绿幕舞台等设备,结合数字人、多媒体投影融合、折幕cave空间、全息投影、裸眼3D成像、VR等新兴技术,面向外地游客展示“不一样”的畲族文化。一踏入展厅,巨幅投影上的畲族传统歌舞表演引人注目,仿佛穿越到节日庆典的广场,听见欢快的锣鼓声和热情的歌声。在体验互动区,游客可以通过交互式大屏,尝试“制作”乌米饭,指尖“触碰”屏幕上的乌稔叶、翻动蒸笼中的糯米,隐约还传来米在锅中沸腾的咕噜声,飘来乌稔叶的草木清香。在VR互动空间里,游客可以“走进”数字化还原的红罗村寨,跟随虚拟导览员探索古村角落,聆听村中的传说故事。此外,游客还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中心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包括当地的历史背景介绍、专题研究、畲语课程等。学习畲语的独特发音,无论是日常亲近的问候语,还是特色传统的山歌,游客都可以在这里亲身感受跨越千年的方言古音。这些项目通过数字化形式在文化交流中心一一呈现,满足了外地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活起来”“走出去”,成为深汕彰显民族大融合情怀、展现畲族特色文化魅力的一张名片。
产城融合,擘画鹅埠的发展与未来
鹅埠街道作为深汕“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整体空间规划布局的新城西部组团,致力于打造以智能制造及配套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先进制造集聚区。目前,鹅埠已形成以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先后引进比亚迪等70余个产业项目,不仅带来技术、资金、人才,更推动配套商陆续落户,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截至2023年,共有“四上”企业1158家,占全区企业总量的86%。

▲连片的工业化厂区

▲深汕比亚迪鹅埠工业园
智能制造与绿色出行——汽车制造的时代诠释。初入鹅埠,一座座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厂房采用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导引车(AGV)、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等,实现物料的自动存储和取出,流水线工人仅需在产线上严阵以待,且一些简单、重复度高的装配工序全部由机器人替代,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零部件的生产效率,这便是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作为比亚迪汽车最高端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一件件精密的零部件在此“出生”,并被运送至各地比亚迪汽车整装厂,装配到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比亚迪汽车上,销往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为无数家庭提供绿色出行新方式。现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的16栋厂房已全面投产,167条生产线火力全开,预计可实现约100亿元的年产值,为周边地区创造超过1.8万个就业机会。
产城融合与科技创新——宜居宜业的梦想高地。沿着深汕大道,走进由南山区区属国企——深圳市深汇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及运营的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一幅现代化产业新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从高端的制造车间到智能化的生产线,从整洁的园区道路到创新的科技孵化器,处处洋溢着蓬勃的创造力。片区内,腾讯数据中心、瑞祺科技产业园、力劲科技、雅信通信等项目陆续落地投产,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能。在这里,南山的科技实力与深汕的土地潜力完美结合,形成了“南山总部+深汕基地”的发展模式,共同勾画出智能制造的未来,在产业布局和城镇配套中不断书写深圳跨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
企业和项目纷纷入驻鹅埠的同时,民生配套也紧随其后,为鹅埠居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鹅埠以产业项目飞地合作模式的成功为样图,在民生配套领域打破区划限制,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互补。在这里,优质的教育资源陆续布局,传递着知识与梦想;宽敞舒适的住房社区,映衬着宜居宜业的新生活蓝图;先进的医疗设施,守护着居民的健康。通过创新的跨空间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模式,鹅埠不仅以高水准的民生配套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以深圳的严苛标准和创新实践,树立起跨区域合作的标杆,让选择在深汕发展的企业、人才与鹅埠居民一起,共享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基本公共服务。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
如今,一批教育、医疗资源已然崛起:南外(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深汕实验学校已投入使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已投入运营,深汕人民医院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鹅埠已然迈上发展快车道,正持续释放开放型经济的强劲势能,并不断朝着宜业宜居的“理想之城”加速迈进,致力于让深汕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热土、人才安居乐业的家园。
很赞哦! ( )
上一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示范区
下一篇:比亚迪始发站 工业园荟萃城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