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 
九簋菜非遗  深圳传统特色菜肴。即九种菜:鸡、鸭、猪皮、粉丝腐竹、虾米煮黄芽菜、炒鱿鱼、咸菜焖猪肉、鸡鸭肝蒜子炒芹菜、丸子豆腐。寓意富贵吉祥、子孙满堂、幸福美满等。是沙头角沙栏 2022-06-21 阅读更多
- 
大盆菜非遗  深圳传统特色菜肴。指用大木盆或锡盆作容器的一种菜肴。又称新安盆菜、盆宴。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宋帝一行逃到香港新界,居民招待时因找不到足够的碗碟,只好用木盆盛装菜肴 2022-06-21 阅读更多
- 
吃狗肉非遗  深圳饮食习俗,认为狗肉滋补、富于营养,更是冬季御寒佳品,故历来有此习俗,以客家人为甚。一般在冬至前后食用。宝安区观澜、石岩两地以善于烹制狗肉闻名。由于家家都养狗,故花费不 2022-06-21 阅读更多
- 
饮茶非遗  深圳饮食习俗。传统上以广府人为主。茶楼除备有多种香茗外,还有烧卖、春卷、虾饺、凤爪、排骨等数十种点心、小吃供食客挑选。早期茶楼主要在南头及深圳圩等地。改革开放后,风 2022-06-21 阅读更多
- 
族谱歌非遗  深圳民间歌谣之一。在宝安福永,一些宗族把祖上历史编成歌谣,有潘氏族系歌、文氏七房歌、文氏历代祖婆歌、文氏世系歌等。如文氏七房歌“七房毕竟数谁先,长称报美次新田。 2022-06-21 阅读更多
- 
仪式歌非遗  深圳民间歌谣之一。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哭嫁歌、新婚礼俗歌、祭歌、山头歌等,其中以山头歌和哭嫁歌最有特色。山头歌又称祖坟歌,是以歌谣形式让后人记住祖坟位置,便于日后祭扫。如 2022-06-21 阅读更多
- 
民间歌谣非遗  民间流传的山歌、渔歌(咸水歌)。深圳歌谣历史悠久,明代已有反映盐民生活的《盐丁叹》。深圳歌谣在语言上呈现多方言性,既有客家山歌,又有粤语山歌;既有粤语渔歌,又有闽语渔歌等。内 2022-06-21 阅读更多
- 
舞麒麟非遗  深圳民间娱乐活动。始自清初,历来有“元宵舞麒麟,迎春接福瑞”之说。在客家地区尤为流行。麒麟班人数多为25人,之前要举行开光仪式,如开眼、拜祖宗和师傅神位等。一棚 2022-06-21 阅读更多
- 
舞草龙非遗  深圳民间娱乐活动。时间在农历大年初二夜晚。主要流行于南澳。渔民用草扎成长达二三百米“巨龙”。草龙身上插满燃烧的长香,舞动时上下闪光,有如一条火龙,在锣鼓乐队 2022-06-20 阅读更多
- 
舞狮非遗  深圳民间娱乐活动。又称醒狮、耍狮子。很多村落都有舞狮队,队员平日习武。明清以来广泛用于广府和客家人春节拜年、闹元宵与其他庆典活动中。狮子为“南狮”,俗称&l 2022-06-20 阅读更多
- 
送火非遗  民间丧葬习俗。东部客家人在下葬当晚,家人用稻草扎一条2米长的火把,点燃送至坟前,意为给死者送火种照明、煮食等。次晚送至半路,放在路边,意即死者可认路来取。第三晚将火种置自 2022-06-20 阅读更多
- 
送三非遗  民间丧葬习俗。即送魂,西部广府人认为,人死后3天灵魂正式去阴间,亲人要送行。丧家扎制纸车马、器皿等冥器,天黑后请僧人念经送出,在附近特定处点烧放送。 2022-06-20 阅读更多
- 
买水非遗  民间丧葬习俗。东部客家人吊唁期间,黄昏时到河里取水,一般由长子或媳妇持哭丧棒,拿瓦钵到河边,边烧纸钱边哭唱“手捧银盆来买清河水,买转(‘回’的意思)人丁买转财; 2022-06-20 阅读更多
- 
婚礼新俗非遗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逐步形成新的婚礼习俗。有两个特点:一是隆重、铺排,结婚费用高;二是个性化、潮流化,如潜水婚礼、国外旅行、集体婚礼等。 
 
 1985年以后流行在婚前进行婚纱摄影2022-06-20 阅读更多
- 
南澳渔民婚俗非遗  深圳传统婚俗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南澳渔民以船为家,人称“水流柴”,迎娶也全在船上进行。迎亲要用载重2吨左右的船,“挂红”后在娶亲早上3点左右开 2022-06-20 阅读更多
- 
圆月非遗  深圳传统婚俗之一。又称“满月”,即婚后一个月。男家备好礼物,新婚夫妇一起到女家拜见岳父母;岳父母设宴款待,并请亲友陪席。宴席散后,新婚夫妇带女家回送的礼物回家。 2022-06-20 阅读更多
- 
三朝回门非遗  深圳传统婚俗之一。婚后三天,新娘在新郎陪伴下,挑着礼物回到女家,新女婿拜见岳父岳母。在女家吃完“宴昼”(午饭)后,即双双告别,带着女家回送的礼物返家,不宜留在女家住宿 2022-06-20 阅读更多
- 
拜堂礼非遗  深圳传统婚俗之一。俗称拜堂朝。一般在迎亲当日举行,故有“拜堂成亲”之说。但龙岗客家新郎新娘却遵循较古老的婚俗在迎亲之后。一般是:新郎迎娶新娘当日,晚上众人闹 2022-06-20 阅读更多
- 
打花轿非遗  深圳传统婚俗之一。是迎亲途中的一种趣俗。迎亲队伍往男家时,村童为凑热闹,常躲在隐蔽处用泥块等物袭击花轿。送亲队列中扛大旗的儿童,为保护新娘加以反击。鼓乐队的成人一般不 2022-06-20 阅读更多
- 
撒红绳非遗  深圳传统婚俗之一。在龙岗地区,迎娶当日,新娘在良辰大哭拜辞父母,登轿上路,嫁妆随迎亲队伍而行。一路笙歌,鞭炮不息。伴娘每隔十来步,撒下一根寸把长的红绳,意为完婚后给新娘首次回 2022-06-20 阅读更多
- 
上头非遗  深圳传统婚俗之一。西部广府人迎娶前一晚男女双方所做的一种仪式,在男女自己房间床上进行。具体做法是:男子之前要洗柚叶水,换新衣。床头备一筛箕,里面放一件白衫、一张小凳、一 2022-06-20 阅读更多
- 
哭嫁非遗  深圳传统婚俗之一。在定亲过聘之后。待嫁新娘闭门不出,赶着准备嫁妆,并邀请平日相好的未嫁姑娘陪伴,以哭腔唱哭嫁歌。曲调一般固定,歌词则即兴编成。以唱骂亲人为上吉,有些地方如 2022-06-20 阅读更多
- 
定亲过聘非遗  深圳传统婚俗之一。俗称“过大礼”,是婚宴前的礼仪。具体做法是由男家择定吉日(一般为婚礼前七天),写好礼单,由媒人陪着家中亲人(一般为新郎的兄弟、叔伯)带上礼金、挑上 2022-06-20 阅读更多
- 
择配非遗  深圳传统婚俗之一。 
 
 为广府人或客家人的传统婚配形式。指由男家父母请媒人为儿子物色配偶。也有事先心中有意,请媒人到指定的女家说婚的,称“问媒”。若女家父母同2022-06-20 阅读更多
- 
打醮非遗  民间习俗。又称“打斋”。主要举行酬神驱鬼辟邪祈福的大型祭祀活动。每隔几年举行一次,大多数地区为3年或5年、8年。时间多在秋收农闲时的农历十一月,择吉日良辰或 2022-06-20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