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我与他“不能说的秘密”
作者:蓝继荣 来源:《班级科学管理案例精选》 责任编辑:Gangan 2024-12-09 人已围观
“老师,我的儿子才上一年级,怎么就成了学困生了?”一年级学生小田的妈妈对于孩子的学习充满了苦恼和困惑。
去年秋天,我再一次接手一年级。当时,一个白白净净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外表可爱的小男孩,以后会让我如此头疼。这个小男孩叫小田,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他就开始展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一年级的孩子上课走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老师只要做适当的提醒、提问或是使用恰当的表扬奖励机制,孩子们总能跟随老师的引导集中注意力。但小田却不是这样,一旦脱离了老师的视线,他就开始陷入自己的世界里,游离于教学之外,根本听不进老师讲什么。一开始,我总觉得孩子可能只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没能适应小学的上课形式,所以每次上课总是特别关注小田,但随后的一次语文检测的结果告诉了我,小田需要我的“特别定制方案”。
这一次他考了26分,但是我并没有在他的试卷上打上这个刺眼的分数,我不想给他一个消极的心理定势,让他觉得自己只能考这个分数,也不想让别的同学因此取笑他,所以对他进行了善意的保护。这次考完试后,我决定让他再单独重考一次,但在重考前我找他谈了一次心。我问他:“小田,从开学第一天,蓝老师就特别喜欢你,觉得你可爱又听话,所以今天老师想和你说一些悄悄话,你能告诉老师你在考试时为什么不做试卷吗?”他低了低头,闷声说道:“我听不懂,也不会。”一听到这里我愣了愣,但出于老师的本能,我开始一对一耐心地再次讲题给他听,一遍又一遍……恍惚间,我抬头看到了他黑曜石般的眼眸中仿佛有一道光彩闪过,突然这一刻我好像读懂了他,他能接收到我讲的知识,只是比别人要慢一些,他需要特别的关注和辅导。但随之而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不及早辅导他,长期下去,这个孩子就会变成后进生,可是老师长期的一对一辅导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我立刻跟他的家长沟通,以商量对策。
我从他妈妈那了解到:他上幼儿园转了三次学,幼儿园没学到什么,再加上他总是生病,导致总是请假,所以学校的学习生活对于他来说比较难适应。另外,他惧怕考试,一听到考试就害怕,担心考不好,脑袋就会一片空白。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我想:让孩子树立信心是最关键的!那如何能减少孩子对考试的恐惧呢?后来我们商量决定采取一个“秘密”行动:考试前对他来个“题透”,让妈妈先给他复习复习,先练习练习考试的题目,以此来增强他对考试的信心。
转眼又到了考试的那一天,我一边念题一边巡视,果然发现小田的试卷都写满了,而且正确率高了很多。平时收试卷,小田都不肯交试卷的,这次居然很乐意地把试卷交给了组长。小田的改变,让我第一时间有了想改他的试卷的冲动,我第一次在他的试卷上郑重地打上了65的分数。我太激动了!孩子的试卷上终于有了及格的分数!他的试卷我看了又看,久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兴奋地抱起了小田,对他说:“你好厉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相信你会更厉害,加油!”他开心地点点头,说:“我会努力的。”后来,我又在班里公开表扬了他的进步,还发给小田一封表扬信,信上写道:“小田同学:你的学习积极性一天比一天高,成绩肯定一次比一次好,老师和同学为你感到骄傲。加油!”孩子回到家,还没进家门,就把表扬信高高扬起,大声喊:“妈妈,我收到表扬信啦!”妈妈满脸欣慰,开心地对孩子说:“你是我最自豪的儿子,加油!”老师和妈妈都表扬他,他更开心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这种‘题透’的做法是作假吗?”“是我过于保护孩子了吗?”“我这样考试公平公正吗?”“我是否忽略了考试的严肃性呢?”我一直在思考着。“不,从孩子的成绩,从孩子考试的自信度来看,孩子确实不一样了,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深思之后,我觉得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世上没有相同的树叶。我用“题透”的方式对待小田,让他建立了自信,不惧怕考试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下定决心:继续实施这个秘密行动!下一次的考试,果然如我们所愿,孩子又进步了,拿到了73分,他简直乐开了花,看到成绩,第一时间分别给爸爸妈妈打了一通电话,分享他的进步。后来他上课的表现变得很积极,会举手发言了,作业会独立做了。这个秘密行动我们连续试用了四个单元,孩子真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成绩由26上升到65、73、85、90。期末考试是学校统一考试,老师“题透”不了,考试绝对公平公正,在老师没有任何“题透”的情况下,小田竟然考到了班级平均分—95分,丝毫没有拖全班的后腿。
小田的进步,我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虽然真才实学是硬道理,但是善意的保护不也是一种智慧吗?一年级孩子是感性的,是爱受表扬的,是从众的,他们的学习动机都是外在的,所以,激励是最好的良方。激励孩子的方法千万种,我们这个不能说的“秘密”不也是一种激励吗?虽然它只是一个暂时的手段,但这种激励振奋了小田的心田,激发了小田的斗志。当然,没有家长和老师结成“盟友”关系,家校合力,用真诚的心对待孩子,也起不到这么好的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家校合一,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一年级学生好似一棵棵小树苗,需要耐心的陪伴、温柔的呵护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老师和家长多一点关注、多一点细心、多一点温暖,孩子们统统都能体会到。如果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会把这些小树苗“折磨”得歪歪扭扭,可能会把学困生变成长期的后进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说:对待一年级学困生需要付出再付出,但同时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合力,才能助他们顺利起飞。
【我的反思】
学困生的学习是家长最头疼的事情,也是老师最棘手的事情,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帮助到学困生,学困生也才能真正地转变过来。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有很多,如正面管教、耐心辅导等都可以,但我和小田妈妈却采用联盟的办法,用了善意的“题透”方式帮助了小田,让他不惧怕考试,让他对考试成绩的提高充满喜悦,充满自信,从而让他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采用秘密的、迂回的战术不也是一种智慧、一种激励吗?(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凤岗小学)
去年秋天,我再一次接手一年级。当时,一个白白净净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外表可爱的小男孩,以后会让我如此头疼。这个小男孩叫小田,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他就开始展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一年级的孩子上课走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老师只要做适当的提醒、提问或是使用恰当的表扬奖励机制,孩子们总能跟随老师的引导集中注意力。但小田却不是这样,一旦脱离了老师的视线,他就开始陷入自己的世界里,游离于教学之外,根本听不进老师讲什么。一开始,我总觉得孩子可能只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没能适应小学的上课形式,所以每次上课总是特别关注小田,但随后的一次语文检测的结果告诉了我,小田需要我的“特别定制方案”。
这一次他考了26分,但是我并没有在他的试卷上打上这个刺眼的分数,我不想给他一个消极的心理定势,让他觉得自己只能考这个分数,也不想让别的同学因此取笑他,所以对他进行了善意的保护。这次考完试后,我决定让他再单独重考一次,但在重考前我找他谈了一次心。我问他:“小田,从开学第一天,蓝老师就特别喜欢你,觉得你可爱又听话,所以今天老师想和你说一些悄悄话,你能告诉老师你在考试时为什么不做试卷吗?”他低了低头,闷声说道:“我听不懂,也不会。”一听到这里我愣了愣,但出于老师的本能,我开始一对一耐心地再次讲题给他听,一遍又一遍……恍惚间,我抬头看到了他黑曜石般的眼眸中仿佛有一道光彩闪过,突然这一刻我好像读懂了他,他能接收到我讲的知识,只是比别人要慢一些,他需要特别的关注和辅导。但随之而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不及早辅导他,长期下去,这个孩子就会变成后进生,可是老师长期的一对一辅导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我立刻跟他的家长沟通,以商量对策。
我从他妈妈那了解到:他上幼儿园转了三次学,幼儿园没学到什么,再加上他总是生病,导致总是请假,所以学校的学习生活对于他来说比较难适应。另外,他惧怕考试,一听到考试就害怕,担心考不好,脑袋就会一片空白。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我想:让孩子树立信心是最关键的!那如何能减少孩子对考试的恐惧呢?后来我们商量决定采取一个“秘密”行动:考试前对他来个“题透”,让妈妈先给他复习复习,先练习练习考试的题目,以此来增强他对考试的信心。
转眼又到了考试的那一天,我一边念题一边巡视,果然发现小田的试卷都写满了,而且正确率高了很多。平时收试卷,小田都不肯交试卷的,这次居然很乐意地把试卷交给了组长。小田的改变,让我第一时间有了想改他的试卷的冲动,我第一次在他的试卷上郑重地打上了65的分数。我太激动了!孩子的试卷上终于有了及格的分数!他的试卷我看了又看,久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兴奋地抱起了小田,对他说:“你好厉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相信你会更厉害,加油!”他开心地点点头,说:“我会努力的。”后来,我又在班里公开表扬了他的进步,还发给小田一封表扬信,信上写道:“小田同学:你的学习积极性一天比一天高,成绩肯定一次比一次好,老师和同学为你感到骄傲。加油!”孩子回到家,还没进家门,就把表扬信高高扬起,大声喊:“妈妈,我收到表扬信啦!”妈妈满脸欣慰,开心地对孩子说:“你是我最自豪的儿子,加油!”老师和妈妈都表扬他,他更开心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这种‘题透’的做法是作假吗?”“是我过于保护孩子了吗?”“我这样考试公平公正吗?”“我是否忽略了考试的严肃性呢?”我一直在思考着。“不,从孩子的成绩,从孩子考试的自信度来看,孩子确实不一样了,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深思之后,我觉得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世上没有相同的树叶。我用“题透”的方式对待小田,让他建立了自信,不惧怕考试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下定决心:继续实施这个秘密行动!下一次的考试,果然如我们所愿,孩子又进步了,拿到了73分,他简直乐开了花,看到成绩,第一时间分别给爸爸妈妈打了一通电话,分享他的进步。后来他上课的表现变得很积极,会举手发言了,作业会独立做了。这个秘密行动我们连续试用了四个单元,孩子真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成绩由26上升到65、73、85、90。期末考试是学校统一考试,老师“题透”不了,考试绝对公平公正,在老师没有任何“题透”的情况下,小田竟然考到了班级平均分—95分,丝毫没有拖全班的后腿。
小田的进步,我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虽然真才实学是硬道理,但是善意的保护不也是一种智慧吗?一年级孩子是感性的,是爱受表扬的,是从众的,他们的学习动机都是外在的,所以,激励是最好的良方。激励孩子的方法千万种,我们这个不能说的“秘密”不也是一种激励吗?虽然它只是一个暂时的手段,但这种激励振奋了小田的心田,激发了小田的斗志。当然,没有家长和老师结成“盟友”关系,家校合力,用真诚的心对待孩子,也起不到这么好的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家校合一,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一年级学生好似一棵棵小树苗,需要耐心的陪伴、温柔的呵护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老师和家长多一点关注、多一点细心、多一点温暖,孩子们统统都能体会到。如果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会把这些小树苗“折磨”得歪歪扭扭,可能会把学困生变成长期的后进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说:对待一年级学困生需要付出再付出,但同时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合力,才能助他们顺利起飞。
【我的反思】
学困生的学习是家长最头疼的事情,也是老师最棘手的事情,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帮助到学困生,学困生也才能真正地转变过来。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有很多,如正面管教、耐心辅导等都可以,但我和小田妈妈却采用联盟的办法,用了善意的“题透”方式帮助了小田,让他不惧怕考试,让他对考试成绩的提高充满喜悦,充满自信,从而让他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采用秘密的、迂回的战术不也是一种智慧、一种激励吗?(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凤岗小学)
很赞哦! ( )
上一篇:给学生一份被接纳的爱
下一篇:一个多出来的魔方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