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品
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
有野心的深圳人
文化作品我虽没有长住过深圳,却也接触了不少深圳人,感觉他们大多都是有点“野心”的。我将野心这个词用引号引上,意在强调含有赞赏,不带贬义。野心这个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性解释,指对领土、权力或名利的巨大而非分的欲望。
2023-01-13
阅读更多 -
不要夸大深圳的富裕程度
文化作品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传许多有关深圳富裕的顺口溜,如"不到北京不知自己官小,不到深圳不知自己钱少";说深圳“万元户是贫困户,十万元户才起步,百万元户正上路,千万元户马马虎虎”。有的报刊甚至把某酒楼老板为了做广告而蓄意制造的假象也作为真实的消息报道:“深圳豪门宴,一席十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元。”深圳被描绘成了一片富得流油的“黄金地”。
2023-01-13
阅读更多 -
鸽趣
文化作品今天乘汽车去参观光明华侨畜牧场的"天宝鸽场"。当我们从车窗向外观望场景时,牧场办公室主任指着前方远处山坡下那一大片灰蓝色的新建筑说:"请看!那就是今天要参观的鸽场了。"我有点儿惊奇:"你不说,我还以为是新建的职工宿舍呢!鸽子要住这么多地方?"我们交谈起来。
2023-01-13
阅读更多 -
收起你的辉煌
文化作品深圳有个大鹏湾,据说这就是《庄子·逍遥游》中所描写的那只"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最终敛翅归隐之所。由此,大鹏湾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深圳也由此得了一个别名:鹏城。
2023-01-13
阅读更多 -
唱晚岭南应无悔
文化作品从最古老的学府北京大学来到深圳这所最年轻的大学,转眼之间,已将跨进第十个年头,我亦迈入花甲之年。国内外都有些熟识的学者问及:这番历程,什么滋味,有何感受,懊悔了吗?我说:一言难尽,却不懊悔。我得从头说起。
2023-01-13
阅读更多 -
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文化作品南国春早。一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就在这个时候,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各族人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到深圳来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小平同志的到来,是对深圳特区最大的关怀和支持,是对深圳人民最大的鼓舞和鞭策。
2023-01-13
阅读更多 -
我为特区建设唱赞歌——《特区打工妹》创作体会
文化作品这些年,我以广东改革开放为背景,拍了几部"南国都市片"。我认为,作为南国影人必然首先关注本地区在改革大潮中的新人新事,而反映经济特区的建设新貌,更是我们珠影电影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3-01-13
阅读更多 -
夏夜,在汇食街……
文化作品深圳有一条"汇食街",报上早已登了消息,人们也常说那里如何有独特的韵味,而我直到最近才有空一睹它的风采。
2023-01-13
阅读更多 -
深圳掠影
文化作品对我来说,深圳并不陌生。我在过去三十几年内,出国经过这里至少已有五六次之多了。1951年秋天第一次经过这里,只觉得这是一个破烂简陋的小车站。让我忆念难忘的只有一个罗湖桥。
2023-01-13
阅读更多 -
深圳大学速写
文化作品他从揭阳乡下来。全公社当年就他一人考上大学。由于消息闭塞,接到录取通知书,他才知道,深大不设助学金!
2023-01-13
阅读更多 -
《来自特区的报告》序
文化作品我刚从深圳回来,广东省文联编辑部给我送来了一本书稿,说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经济特区文学丛书》的报告文学集,要我写篇小序,我只好答应了。
2023-01-13
阅读更多 -
深圳
文化作品从广州开往深圳的火车上是装了空调设备的。节气刚过了谷雨,在北国、在江南还是乍暖还寒的时分,这里却已经是盛夏了。
2023-01-13
阅读更多 -
蛇口一日
文化作品在广东宝安县的西南边有一座山,形状像个蛇头,伸向南海,像是在向这个水域张嘴,想一口把它吞掉。它的身躯由后面一组群山组成,它的尾巴究竟在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
2023-01-13
阅读更多 -
隐没了的小镇
文化作品这次陪杨沫同志到深圳访问,离我上一次来深圳,已经整整25个年头了。正因为我是第二次来,我同杨大姐的心情,似乎就有那么一点点不同。
2023-01-13
阅读更多 -
《我的光辉岁月——深圳散文四十年》
文化作品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我的光辉岁月——深圳散文四十年》散文汇编集通过深圳四十年优秀散文作品的展示这一形式,为读者提供文学观察下的深圳人在四十年城市建设史中的情感流向和观念脉动。全书共收录了104位作者,共106篇作品,从1980年至2019年娓娓道来,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圳诗歌叙事,再现当代中国四十年来发生的巨大而
2023-01-13
阅读更多 -
在时代大潮中更新、发展 ——1986 年《特区文学》所发报告文学作品漫评
文化作品本文是对1986年《深圳特区》所发的报告文学的评论。
2023-01-13
阅读更多 -
在深圳捡钱
文化作品茂子是我的朋友,她有一个癖好:捡钱。当她给我讲起自己的故事时,我感觉这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于是要将其经历写出来,并采取了第三人称。这样,我成了一个站在旁边打量的人,而茂子成了那个“我”。
2023-01-12
阅读更多 -
飞去来兮:宝安机场
文化作品宝安机场真大。落地,下飞机,从里面走出来,漫长的一段路,要二十分钟至三十分钟,如果加上领取托运物品的时间,那就更长了。从我家到宝安机场,路程约半个小时。那边落地,这边出发去接都来得及(前提是路上不堵车)。
2023-01-12
阅读更多 -
飞去来兮:航站楼
文化作品下一站乃终点,名为“场站”。空旷,寥落,停了好多辆又高又长的公交车。抬头四望,那个飞机形状的巨大航站楼,浑不见。我仿佛置身于陌生的荒野中,内心闪出点点小惶恐。被人抛弃,无人关心。周围的事物和自己全不是一个方向,三观亦不同(这才是最可怕的)。每个事物都活过来,指着我的鼻子哈哈地笑,自己毫无还嘴之力。我本可泯灭个性,假装成同道中人。但我偏不。梗着脖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和雕塑对视
文化作品名为世界雕塑公园,平时游人并不多。二十块钱一张票,当时与本地市民的收入比,已经不低;去年回去发现已经涨到三十块钱一张票。有一年《南方周末》的编辑马莉夫妇到长春来,我带他们去雕塑公园。马莉对着那些雕塑一张一张不停地拍,边拍边轻声惊呼,真不错啊,真不错啊。美术专业的朋友徐峰,本是地道的长春人,硕士毕业后到广东中山当美术老师,回家经常要到雕塑公园
2023-01-12
阅读更多 -
《大鹏湾》的文学生产
文化作品本文将《大鹏湾》杂志与对打工文学的讨论结合起来,说明了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
考察这本杂志的运作,进一步地了解打工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生产是如何得到推动的。2023-01-12
阅读更多 -
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 ——关于“打工文学现象”
文化作品本文对“打工文学现象”从现实关怀、底层意识和新人文精神三方面进行剖析,认为“打工文学”虽然是底层写作,但其透露出来的新人文精神理应受到评论家们的重视,它们也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一脉气息、一种文化状态、一个阶层的精神面貌的表现。
2023-01-12
阅读更多 -
自在传说深圳:慢的对面是快
文化作品只要离开深圳,哪里都慢半拍。这种感觉很迅疾,如同在桑拿房里蒸了半天,突然扔进冷池。成都,那么繁华的大都市,一出机场,心想,这是放了慢镜头吗?为什么人们都似云中漫步(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霹雳舞)。到南京,看人们排队,都不慌不忙的。其实,跟定一个人,用计算器测量一段时间内他的脚步频次,不见得比深圳慢。这是一种整体的氛围,含面部表情、肢体行为、身体柔韧度、头
2023-01-12
阅读更多 -
我看“打工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作品深圳是打工文学潮流的创作中心和研究中心,不仅许多有影响的打工文学作家出现在这里,而且最早发现这一文学现象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大声疾呼、为之呐喊的研究家也出现在这里。可以说,打工文学是深圳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文化名片,本文是对打工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2023-01-12
阅读更多 -
自在传说深圳:雨打芭蕉
文化作品听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清越婉转,却无一点愁绪。不似山陕民歌,入耳便悲苦。岂止这一首,几乎所有广东音乐都听不出悲愁。也许是生于北地长于北地,无法进入此情此境。更或是,此地自古即便有悲苦,也迥异于北方表达。远来的人,一辈子都注定游离于外。
2023-01-12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