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扫码关注

青山绿水间的生态诗篇(坑梓街道)

作者:《发现另一个深圳》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 (坪山)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2-30 人已围观

坑梓街道辖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河沟密布,植被茂密,辖区林地约109.49公顷,聚龙山生态公园、聚龙山湿地公园、光祖公园、五马峰公园,淡水河(干流)、田脚水、田坑水、张河沥、马蹄沥、乌泥坑排洪渠(一级支流)、荣田河(二级支流)分布其中。
 
百年古树“大王公”树。坑梓街道是客家人进入深圳后的主要聚居地,坑梓先人在建造客家围屋时,会在围屋周边栽种大量树木,使得院落具有美感,兼具环保功能。古树是有生命的“文物”,也是活的“史书”,见证了历史变迁与社会兴衰。坪山区树龄最大的“树王”是一棵近400岁高龄的榕树,位于沙田社区李中村,沙田社区的李中、围角和昂俄等居民小组的居民将其奉为“大王公”树,并在树下放置了祈福的用具。“大王公”树高25米,东西冠幅50米,南北冠幅60米,主干周长约12米,5根主枝干向四周自然伸展,枝繁叶茂,绿叶成荫,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巨伞,主干底部有一个树洞,可容纳5至6个成年人。经过几个世纪的风吹日晒,“大王公”树依旧枝繁叶茂,村民认为这是吉祥兴旺的征兆,每逢初一、十五或冬至时节,村民都要提着茶果、水果等祭祀品到这棵榕树下上香祭拜,祈祷神灵保佑幸福安康。
 
聚龙山生态公园——春色满园,灼灼其华。聚龙山生态公园是一个集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科普教育、自然野趣、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森林、湿地、河流、湖泊、草坪、花海,这里保留着郊野原生态的美,移步换景,充满野趣。聚龙山生态公园最受户外达人喜欢的,便是那条长约4.2千米的环园绿道,绿树荫里慢跑,各个景观在你眼前依次舒展开来,别样的舒心,沉浸式体验秀丽景致,也能感受绿道沿线“龙文化”的人文轴与乡土多样性的自然之轴。在这里,春夏秋冬皆可赏花游园,园内的绿道、大草坪、健康乐园更是全龄友好。园内樱花谷已成为春日“打卡”胜地,占地面积约22000平方米,有广州樱、中国红樱两种,每年初春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游玩了樱花谷,再攀聚龙山,走一段聚龙湖绿道,小桥横跨两岸,站在桥中央,看河水潺潺流动,树木千姿百态,从波光粼粼的湖面到蜿蜒曲折的绿道,其中分布着错落有致的亭廊、曲桥,身处其中,享受郊野间的自然万物,是感受春天气息的最佳模式。登上公园的制高点,广场上极具特色的“龙腾乐舞”雕塑,其创意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造型巧借诗仙李白的诗句“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让人体会到另一种极致浪漫。在广场上俯瞰,无论是近处的城区还是远处的山野,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五马峰公园——梦回江南,心灵栖息。五马峰公园位于坑梓街道荣云路与禾田路交会处东南角,面积约10.1万平方米,是坑梓人“家门口的公园”。公园整体依小山而建,这里既有古香古色的园林建筑,也有茂林修竹的诗画意境,可谓是古风拍摄“打卡”的绝佳地点。步入这片自然乐园,沿着蜿蜒的小径悠然前行,抬眼望去,碧蓝的天空之下是青葱的山峦和茂密的绿树,彼此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沿途会经过古朴的八角亭、“以茶会友”的茶室、精美的垂花门等,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似有江南水乡之感,让人忍不住驻足静赏。园内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谭仙祖庙,据介绍,这是一座供奉广东一带渔家的保护神——谭公即“长真谭真人”的道观,始建于明朝,庙宇带有明显的客家建筑风格,虽然规模不大,但信士香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彰显五马峰之山水灵气,让人有宁静祥和之感。
 

▲聚龙山生态公园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