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王芳:十一月的阳光

作者:燕山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21 人已围观

未名湖畔的选择:执拗着走自己的路
 
在还没有就读北大中文系之前,王芳认为这个专业和自己还是匹配的,因为从小她特别爱看武侠小说,甚至是县里租书摊的名人,书摊上所有的书她都看过。但当她真正踏入燕园开始学习中文专业的时候,一切远比她想象的困难。宿舍的室友们首先给她当头棒喝,当她还在看金庸、古龙的时候,宿舍的四姐在翻阅《中国古典十大悲剧》,十妹在读尼采与黑格尔,还有的室友在探讨精子与卵子结合诞生生命的问题。来自湖南县城的王芳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觉得自己思考的问题和所读的书目和同学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除了优秀的同学,当时中文系的授课教师阵容豪华,都是蜚声学界的老先生亲自授课,叶蜚声教语言学概论、王福堂教方言学、严家炎教现代文学。“你想叶蜚声先生是十一门外语的精通者,在课上解读一个词,一会说希腊语是这样的,意大利语是这样的,完全把学问的盖子给你打开了,你突然发现自己连井底之蛙都不是,只是井底的一只苍蝇。”在巨大的学习压力面前,王芳也开始寻找自己的擅长之路。在本科毕业的排名之中,王芳各类成绩排名前五,并获得北大保研资格。“其实我也没想到我的成绩还不错,估计应试考试是我的专长。”王芳如此评价自己的大学学业。
 

▲王芳硕士毕业照
 
出人意料的是,王芳并没有选择留在北大攻读研究生,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更让人大跌眼镜。“这个故事又一次验证了多么小的一件事会影响我的人生。”有天下课早,王芳特别兴奋地去排队,准备买新出锅的馅饼,但是当窗口打开卖馅饼的时候,人流不顾排列的队形挤了过来,王芳被活生生地挤出了队伍。“你知道我当时的心态吗?心想这还是中国第一学府,连基本的队都不排,不守礼仪还挤,我不能和他们为伍,不能在北大待下去了。”因为这个看来任性而随心的理由,也因为北大教授的包容与气度,王芳被保送就读暨南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
 
如果说,能让王芳一直保持着纯粹简单的心性,没有任何顾忌地坚持自我,可能是她经历过生死并深刻思考过生死问题。初二时,因为一件小事和父母争执,王芳选择离家出走,沿着河边一直去找寻河的尽头,当时的她想过跳进去,但因为觉得自己没有纸笔写遗书而放弃。“当时的我想,如果我死不了的话,我就当一个演员,抽离出来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待自己。”大三全班去黑龙潭春游时,王芳差点失足掉落悬崖,被同学救起的瞬间,她也真实感受到于她而言,生命立于“生”的立场。任何的打击与挫折对她而言,都不是什么事了,她只用认真地倾听自我内心的声音去生活、去成长。
 
就选择而言,王芳似乎是不合群的,总是在和生活较劲,去执拗地走自己内心的那条路。但她在中文系又总是呼朋聚友最热闹的人,甚至是大家最宠爱的一个。“我是班上的老幺,我20岁生日的时候大家给了我特别的惊喜。因为我20岁就意味着中文系89级的集体永别年纪的‘一字头’。”王芳20岁生日当天,大家在学一食堂订了一个大场子,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交谊舞会。作为班级老幺的王芳在这天收到了众多的祝福和礼物,包括她人生第一个平辈的红包20元、当季折采的满天星以及班级12个姐姐从袋子里洒向她的银杏树叶。以至多年以后,只要响起《光阴的故事》的旋律“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王芳就会回忆起学一食堂天空中飘散的银杏叶,和年轻的北大同窗一起度过的绚烂青春。
 
南下深圳:生命在于折腾
 

▲王芳在黑龙潭春游历经生死
 

▲王芳20岁生日在未名湖畔留影
 
硕士毕业以后,本应顺理成章从事学术研究的王芳发现学术有派系之分,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自由,便毅然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一头扎进市场经济社会的汪洋大海之中,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谋生。早在王芳读大学本科的时候,她曾来过一次深圳,当时表哥还请她到国贸大厦顶楼喝茶。“当时上国贸的时候,感觉就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高楼大厦林立,在国贸对望着香港,特别现代化。”1997年5月,王芳来深圳找工作,下了火车站就感觉深圳城市的节奏特别快,路上的行人都是急匆匆地走,当时她被分配到《证券时报》工作,由于没有经济学的专业背景,实习不到两个月,总编就告诉王芳她不适合这里。“现在想想,当时总编的决策还是很正确的,但我也备受打击,马上毕业了,我的工作还没有着落。”
 

▲1993年,王芳和陶武彬在深圳国贸大厦前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